对于茶艺馆的经营,要找对路子。成功的人各有各的优势,他们也发挥出了自身优势,才能有那么受人欢迎,从他人的经验中找方法,对应自己的实际形式来量身定做经营策略,这才是发展之道。马上去看看茶艺馆的经营管理有什么好方法吧:
细致处方显出彩
1.高薪选用能人。
北京有家新茶馆正在筹建。他们以年薪16万元聘请1名优秀的职业经理,并且派他去深圳等市场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学习取经。我问茶馆老板:“这样做值吗?”老板说:“值!在人才方面投资,会得到好的回报。你想,他(经理)收入中的活工资部分是的,而且店里拿的还是大头。”
我看,这位老板在茶馆界开了个好头。这比传统的“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更有意义。他不仅是个会算的商人,还是个会挣的商人。知识经济时代,就是要靠知识和具有专业知识的人才挣钱。这是真正意义上的“双赢”,而且是可以持久的“双赢”。
2.调整茶水单。
2004年以来,在我们托管的一些茶馆中,试行了茶水单调整:首先,按价格分类,或者按茶叶品种分类。其次,在茶单上把绝对值低的茶排在前边。比如,龙井茶18元/杯、58元/壶、188元/份。这样,顾客第一眼看到的价格是比较容易接受的价格,有助于避免或消除“茶馆价格贵”的负面影响。
3.几块钱表现品位。
比如,用小白瓷碟装一半清水,再放入一些小贝壳、小海螺、小雨花石,当烟灰缸,效果会更好,比镀金的、玉石的烟灰缸更有品位、更有情趣。又比如,在单间茶几上摆放印有本茶馆标识的便笺和中华牌3B铅笔,让客人享受一下“省部级待遇”。这常能收到“少花钱、多办事”、“少投入、多产出”的效果。
泡好一壶茶
说起和静园,在沈阳、东北三省乃至全国茶人中,可谓无人不晓。王琼总经理既是茶人又是一位优秀的散文作家。她所追求的理想事业,就是办一个以宣传、交流茶文化为阵地的茶楼。从1996年茶楼开业那天起,她就牢牢把握住茶楼的运行“方向盘”,至今稳稳地走过了八个年头。八年里,她一直坚持从抓内部员工的素质培养、职业道德教育入手。她常对员工讲的一句话是:“办茶楼,就是继承和发扬中华茶文化;泡茶,泡好茶,是为了品茶人。”
她是这样讲的,也是这样做的。如今,在茶楼经营过程中市场竞争非常激烈。为提高茶楼的生存能力,增厚茶楼自身功底,正确引导并促进健康消费,王琼在抓好茶楼正常经营、服务及管理之外,根据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推动茶艺师职业上岗培训的要求,以中国茶道专业委员会茶艺师职业技能培训教材为内容,从2004年10月开始在茶楼内部开展以“知茶懂茶,泡茶品茶,赏茶说茶,茶艺茶道”为内容的“苦练内功,泡好一壶茶”百日系列活动。
要想泡好一壶茶,先要明了茶的基础知识,那就必须从知茶、懂茶开始。为此,她专门请来业内专家,为全体员工讲解、演示各种不同茶类的内质品评方法。要求员工作到:对不同级别的同类茶(如茉莉花茶)冲泡后的茶汤,根据香气、汤色、滋味的高低、浓淡、厚薄,经品评后可依次排出顺序并说出优劣;对不同茶类的几种茶(如安溪铁观音、武夷大红袍、台湾乌龙茶、云南普洱、祁门红茶、西湖龙井和黄山毛峰)同时冲泡后的茶汤,经品评后,要说出各是哪种茶类、茶名、产地及特点等。经过学习和反复演练,员工们都能正确掌握运用单杯、双杯和多杯密码品评方法,通过自己的视觉眼、嗅觉鼻、味觉嘴和触觉手的感觉器官,准确分辨出茶的色、香、味、形的特点及优劣。找到了“泡好一壶茶”的感觉。
活动中,每个员工在茶艺表演考核中都有自己的独创。王琼总经理还为大家作了茶艺讲座和标准演示,纠正了过去一些人在茶艺表演中不规范的动作和解说。并就“洗茶”的作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她认为:泡茶是通过用白开水把茶叶中对人体有益的营养成分经过冲泡浸在茶汤里,人们喝了,会对身体有好处。以绿茶为例,经科学验证,茶叶中的氨基酸、蛋白质、维生素和多种无机物等营养成分,经第一次冲泡,就约有70%-80%的营养成分被溶于茶汤中。若“洗茶”,实际上是把这些营养成分倒掉,实在太可惜了。有些人认为茶叶里有灰尘、不干净,必须经过冲洗才可入口,这是大错而特错的。
摘自3158财富网!